可持续发展是科技行业无法绕过的话题。随着社交网络、人工智能、5G等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该行业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包括节能减排、科技伦理、数据安全和隐私等。

在12月4日于澳门举办的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峰会上,包括来自联合国、空中客车、华为、德勤等机构的代表讨论了一系列于科技行业息息相关的可持续发展话题,包括投资于可持续和智能基础设施的全球机遇与挑战,科技伦理对未来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初创企业如何走上SDG之路。

在2015年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193个成员国通过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包括169项议程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从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全面指导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4日的论坛上,有学者指出训练人工智能几个小时所需要的耗能约等于一台汽车运行一年所需要的耗能,也有学者担忧未来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对于这些可能会危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议题,学者们建议用法律框架来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在峰会上,包括空客和华为等大型企业都重申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我们在产品开发和投资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未来十年的变化,”空中客车中国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Philipp Visotschnig表示。

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已经融在很多初创企业的基因当中。“中国新一代的企业家从创业的初期就把公司的DNA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德勤中国华北区副主管合伙人谢安在SDG峰会说。

大企业助力全球可持续

和智能基础设施发展

SDG峰会的首个论坛聚焦大企业在推动SDG目标全面实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论坛邀请到空中客车,华为,KDDI开放式创新基金,新开发银行等著名公司和金融机构分享他们在可持续发展,碳中和以及绿色能源方面的布局。法国欧瑞泽基金集团资深合伙人兼亚太中国区总裁陈永岚主持了这场对话。

空中客车中国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Philipp Visotschnig表示,实现SDG目标需要用长远的眼光作出当前的决策。“这意味着我们在产品开发和投资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未来十年的变化。”

华为数字能源全球市场总经理薛武军介绍,华为主要从数字包容,绿色环保,和谐生态,降低碳排放等方面着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华为2020年单位销售收入的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了差不多33.2%,已经超额完成了2016年承诺的目标。

在影响力投资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也日益聚焦资本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性。追求公益与商业相融合。在追求的财务回报外,在社会和环境影响力方面也寻求相应的回报。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Leslie Maasdorp 认为金融机构在推动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全球公司在解决气候变化方面已经达到了共识。大多数公司都宣布了在2020或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这一共识将带来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变化。企业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强度。银行推出了新的绿色金融工具,中央银行使其监管权力来确保商业银行鼓励客户在绿色产业进行更多投入。” 同时,个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群,在促进绿色转变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人们认识到他们的个人消费行为会影响环境变化,这不仅仅是银行,中央银行,或者政府的责任,而是真个社会变革的变革,“ Maasdorp补充道。

KDDI开放式创新基金总经理Kasai Michihiko表示很多公司都将SDG看作重要的业务领域。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解决全社会共同问题的过程,“一个公司的想法或行动不足以解决问题。这需要用户,大公司,创业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科技伦理对未来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更多的应用,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该技术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算法中存在的社会和伦理的隐患,例如算法滥用、算法歧视以及算法里对不同文化习俗的无知等等问题。

峰会中, 澳门大学法学院环球法律学系主任Dr. Rostam J. Neuwirth和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研究部主任Serge Stinckwich都发表了他们对于这一话题的看法。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首席研究员Dr. Mamello Thinyane主持了这场对话。

Stinckwich主任说在Beyond的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中观众都多少能体会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好处,所以他想从社会问题的角度来谈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人工智能可能会对打击就业市场,让一些人失业。比如有些需要图像识别的工作会被机器人代替。在经济方面,中国或美国可能会成为赢家,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这个经济增长点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人工智能也可能会影响气候变化,产生大量的绿色气体排放。最近有一篇论文中提到有些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模型运行几个小时所需要的耗能约等于一台汽车运行一年所需要的耗能。” Stinckwich补充道。

法律学者Neuwirth从法律以及监管的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他认为挑战了人的地位。“人类一直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智能生物,而现在我们正在把这个角色交给机器。这会极大的影响法学思维和未来的法律制定,因为现有的大部分法律和法学教育都是围绕着人,而不是机器来设计的。”

Neuwirth提到在欧盟草拟的监管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中,有一条建议是禁止 AI 使用潜意识技术,也就是那些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操作。“举个例子,比如说广告商不能播放快速闪烁的产品图片来促进你消费。因为有一种可能性是这种人工智能会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进入你的大脑。”

结合他自身教书的经历,Stinckwich主任说他认为跨学科教育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去认识人工智能,也能逐步促发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更有价值的讨论。“在我教书的时候,我会教一些非常技术性的课程和计算机科学给学生,但我们只讨论技术问题,但我们不是在谈论后果,道德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工智能像是个黑盒子……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即使不是技术专家的人也应该能够稍微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工作,因为最终如果他们不懂、不参与设计,这个系统就会为他们做出决定。而这些决定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自己生活。” Stinckwich补充道。

在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了首份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框架协议。这个文本确定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希望用法律框架来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三位嘉宾都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们都期待这份协议能激发更多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

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企业DNA

伴随着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为应对气候变暖引发的人类生存环境挑战,中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双重背景之下,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已经驶入快车道,中国科技企业正在摆脱以往单纯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依赖,让技术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纲领性文件之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中国企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指导,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新一轮创业创新的面貌已非从前可比。“中国新一代的企业家从创业的初期就把公司的DNA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德勤中国华北区副主管合伙人谢安在SDG峰会上对此评论。

农业科技独角兽公司极飞科技便是赋能农户生产力和农企竞争力,推动粮食和农业领域发生变革的新生力量之一,其研发的农业无人机和无人车已经铺设到了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田间地头。通过精准、高效的无人机施药技术,这家成立九年的广州公司在2019年中宣布已经完成了超过9000万亩的无人机植保作业,实现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增产增收,按各作物的平均亩产与收购价合算,贡献产值约46亿元。

“我们每天都在和种子、化肥和土地打交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设备让农民能够更加精准的使用农药,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保护土壤。SDG并不是我们特别要去关注的一条赛道,而是就融在我们做业务的基因当中,”极飞科技公共关系负责人佟巍称。

欧卡智舶则是运用无人驾驶等技术手段从源头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推动河道综合治理的成功案例。成立四年多,该公司已经在国内部署了100多艘由其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智能驾驶清洁船,将水域上面的垃圾、水草,以及相关监测巡检等工作自动化、标准化、可扩展。

在欧卡智舶CEO朱健楠看来,打造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的水域服务机器人是一项“兼顾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事业。

“站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点上,SDG总结出了人类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站在企业微观的角度,也正是客户方痛点所在的地方,有痛点就有商业价值,”谈及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企业自身的业务开展结合起来,朱健楠对此分享道。

未来,随着人类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加速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将为新一代的初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大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7%,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方兴未艾。“我们希望重新定义价值链的生成,通过把碳变为资产,驱动一批企业,重新改造他们的算账逻辑,”碳中宝公司CEO宋鸿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