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开幕式于澳门巴黎人酒店巴黎人剧场重磅举行。作为本年度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博览会之一,本次大会邀请到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与意见领袖畅谈创新未来。

在12月2日的大会开幕致辞上,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中国航天的现在与未来。

戚院士首先回顾了过去50多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他坦言,中国航天从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有50多年,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航天大国,具备了两种能力:

一种能力是进入太空的能力。从能够把第一颗173公斤的卫星送入轨道,到现在把22吨的空间站核心舱送入轨道。这个能力可以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到火星轨道,把祝融一号火星车送到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可以把嫦娥五号送到月球并返回,取回约两公斤的样品。

另外一种能力是利用太空的能力。一是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到现在为止,中国在太空中在轨卫星数量是世界第二,2021年发射卫星的次数将是世界第一。这些卫星有导航卫星、有通信卫星、有遥感卫星、有科学卫星,它们的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二是关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通过三步走计划,现在已经把天和一号核心舱送入轨道,已发射了两艘货运飞船及两艘载人飞船,并完成了多次航天员出舱活动,2022年计划再有6次发射,将建成中国的空间站,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科学研究提供服务;三是关于深空探测,首先探月工程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计划。第三步是把嫦娥五号送到月球,并取回了约两公斤的样品,做科学研究。中国人不仅到了月球的正面,也到了月球的背面。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做了前人、国外没有做过的事情,是中国航天的一个标志。

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习主席给中国航天人提出了“探索浩瀚的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目标。

戚院士介绍,这一梦想的实现,一是中国航天人要在第二个100年(建国100年)之前研制能把人送到月球上的重型运载火箭、把中国的航天员送到月球上去,要建成长期运营的空间站;二是在深空探测方面,要对小行星、木星进行探测,并希望能够从火星上取样返回。

这些目标的挑战是严峻的,它需要动员全国来完成这个目标,完全靠国家的航天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包括民营的、国有的、各科研机构共同论证,参与这些工作。“我希望更多的企业家、科研单位能够参与到中国的航天发展中来,为中国航天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戚院士寄语。

此外,戚院士也谈到了中国航天人才的培养。他坦言,放眼全世界中国航天队伍还很年轻,为了实现航天强国梦想,应当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航天队伍中。国家把每年的4月24号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他也谈到了人类的梦想,那就是人类要征服整个太阳系,要开发和利用太阳系,为人类长远的发展和美好的生活服务。这一梦想的实现需要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团队来完成。“中国的航天是开放的,同时也是包容的。我们的空间站在运营期间将有外国的科研项目,也希望有外国的航天员到空间站上工作,为此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准备大量的筹备工作。我们还要在月球上建立无人的科考站,也希望更多的科研人员、更多的部门来参加。”

最后,戚院士谈到了对于澳门的寄望。“十几年前,我陪杨利伟来澳门的时候,澳门的科技界也好,学生也好,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个旁观者。现在澳门科技大学已经参与到中国航天的建设中来,参与了澳科一号科学探测卫星的研制,明年就要发射了。所以现在澳门的科技界和学校也进到中国航天这个行列。”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澳门的企业家和青少年参与到中国航天事业中。“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所以我们中国人,我们澳门人都要有一个梦,为强国梦、航天梦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