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元宇宙包含了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等诸多要素,他的最终形态依然在探索当中。元宇宙论坛是BEYOND Expo的重要论坛之一,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小康,英伟达中国区高级技术市场经理施澄秋,Eyexpo CEO潘攀围绕《元宇宙生态》话题与我们分享并解答大家对美丽新时期的部分疑问。

杨小康介绍,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具体到元宇宙,上海交大在人工智能驱动、内容创作,特别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最近也在做数字人,这人工智能这方面目前还走在走在国际的前列。

现在国内的AI行业或者元宇宙非常蓬勃,英伟达是GPU的发明者,是全世界视觉运算行业的领袖,施澄秋介绍,英伟达在2021年的4月份也推出了TO B实时仿真协作平台Omniverse,操作系统是处在元宇宙生态当中的交互层面。在整个行业里面,英伟达首先提供算力,包括图形视觉、渲染、技术、模拟、物理加速,AI所有的构件由自己的GPU和Software stack来提供堆栈式的基础。此外英伟达有很多SDK、framework以及Omniverse平台,有可能把所有能想象的跟元宇宙、视觉运算都相关的元素集中到同一个平台上来,能够完成人们对元宇宙的所谓的设想。所以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平台,英伟达基本上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除了虚拟世界之外,元宇宙他还包含虚实交互的拟真世界。潘攀介绍,Eyexpo成立于2016年,在加拿大做科技研发,在2018年落地到中国,主要是针对数字孪生内容的生态体系做相关研究,目前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其中包括VR、3D内容的线上编辑,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所以在数字内容部分,可以由Eyexpo的解决方案来完成。Eyexpo在2016年已经进行拟真现实方面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此前开发的AR、VR眼镜属于元宇宙的体验层面。2021年投入了全资子公司——点真科技,点真科技在2022年的元宇宙社交板块上会提出解决方案。

元宇宙包含从体验层到人机交互基础设施等多个层次,身份和经济系统也是构成元宇宙生态的两个重要的节点。杨院长认为元宇宙 Id很大程度上是指人的ID,人的ID要做到三指等价。第一是指名,第二是指物,第三是指心。人脸识别是典型的指名和指物,这是我们现在的对ID的认证。如果是延展到元宇宙,他可能更复杂,怎么样做到指名指物指心?具体的技术他认为是离不了身份证的,“现在的手机还有微信认证,都是基于身份证,在身份证基础之上能不能有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包括 NFT、区块链,综合起来至少做到指名指物的等价,我觉得他应该是基本的内在逻辑还有技术逻辑。”

潘攀认为要实现元宇宙ID统一需要通过三个方面去完成。第一个方面就是要通过现在的企业、行业,还有政府端去完成制度的建立。第二块就是像互联网一样,每个企业之间、国家之间、政府之间都有一个互联网协议的存在,以后可能会有一个元宇宙的协议的存在,从法律角度去维护大家的关系。第三层面从点上面也是现在完全可以做到的,像互联网的一些平台,现在都会有API的接口去完成,所以是最简单的一个层面。

施澄秋从技术的层面上谈论了英伟达对元宇宙的构想。“很多年前我们看过《头号玩家》这部电影,在电影里面,我们可以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做不了的事儿,感知我们感知不到的东西,他认为元宇宙是一种理想意义上的数字孪生,可能是我在数字世界中的另一个分身。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建立我们如何把数字资产放到元宇宙中间去。从互联网诞生至今,我们用HTML的方式来去描述互联网上所有的元素,无论是透过台式机、笔记本或者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来去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后来我们有了流媒体,有VRAR,那么今后很有可能会有一个新的方式来去把大家的数字资产都转移、打通,并且融汇到元宇宙的平台中间去。英伟达现在跟Pixar来合作,用USD(全局的场景描述语言)的方式来导入所有的数字资产到Omniverse去,可以把所有的所有资产都转移到同一个平台上去,可能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现金在元宇宙里面有可能适用的HTML语言,最后在透过软件、硬件、算法、操作系统来完成对元宇宙的构建。”

经济系统应不应该建立在NFT上面,杨小康院长个人是持有保留意见,因为现在NFT效率太低,所以他认为NFT可能会可以进一个小宇宙,比如说数字产品的小宇宙,文化资产的小宇宙,可能不是元宇宙,但是如果说元宇宙当中所有的行为都要进行认证,比如说人工智能的行为,机器跟资金的行为也要进行论证,效率太低而且成本非常高。“我个人认为元宇宙就是一个映射现实,然后是超越现实的一个社会或者经济系统,可能是先有社会系统,再有经济系统,先有社交,再有经济系统,甚至经济系统可能建立在现有的经济系统基础之上的系统。扎克伯格展示的元宇宙是一个工作的元宇宙,是一个组织行为的元宇宙,Soul是一个社交的元宇宙,他没有太多涉及到经济行为,但是经济行为可能是在线下结算,或者用现有的微信可以结算,不一定须是NFT。NFT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法律上都可能是要打问号的。”

潘攀认为目前阶段来说,NFT被行业内广泛使用,并且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是在接下来的发展角度上,NFT能不能够被更高层面去认可,或者变成一个通用的技术,一个是他的技术能力、实现能力能不能达到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另外一块就是能不能在一定的层面上受到认可,但目前基础上面NFT在数字资产的流通性上,他还是存在他自己的独特性的。

施澄秋认为NFT可能是区块链的一个衍生品,“NFT在今天来说是一个野蛮生长的产品,因为他没有监管,这就衍生出了法律上的定义,政府层面,法律层面如何去监管。我如何验证数字资产或者艺术品是属于我的,我有归属权,有著作权。我对NFT的发行让这些购买了或者拥有了NFT的用户,能够查看我的所有的资产,那么是不是可以复制成千上万份?在这样的基础上,NFC可以野蛮生长,也可以建立在硬件、软件、网络所有的传输的基础上,我们交易效率随着算力的大幅增长可能急剧降低了,但是我们仍然面临法理层面的监管问题,是未来我们不可规避的,必须要直面的一个状况。”

元宇宙是处在风头上的理念,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公司而言,VC或者初创型公司可能都愿意去尝试,至少元宇宙话题比较火,能捕捉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必须要有一个贴着概念的实体的东西。施澄秋用英伟达举例,英伟达做算力、做硬件、做算法、做软件,现阶段英伟达仍然把自己放在建设者的概念上,目前阶段首先要把生态系统和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把元宇宙的概念建设好,全球有这么多互联网的用户,每个人都拿着超过一两台甚至多台的互联网设备。企业可以从元宇宙中间获利的时候,获得到所需要的部分的时候,可能元宇宙就蓬勃发展了。

潘攀认为目前元宇宙市场氛围上,大厂布局是比较快的,承接上下游的解决方案公司会在未来大幅出现。目前市面上元宇宙被营销端用得较多,所以很多企业会用元宇宙的概念对自己的产品升级。但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其实最简单进入元宇宙的第一步就是内容要素的生成。例如虚拟IP的出现,都是内容要素先形成,她建议普通的企业端想要在元宇宙发力可以先从内容端去延伸,打造属于自己的元宇宙的IP,可以通过能够承接上下游解决方案的中台的公司帮助去完成元宇宙的搭建,不是自己盲目的去投入元宇宙的技术,这是非常长的探索过程。

杨院长从学术界的角度谈元宇宙就谈论了虚实融合的问题。人工智能要在算力基础之上想怎么样算得更快,使得融合的效率更高。现在就是说AI赋能,现在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但是他认为人工智能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会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产品出来。他表示,元宇宙很可能会大量地用到人工智能。“比如说一个闭环的连接器要现实的ID和虚拟的ID连接,显然身份的认证需要人工智能。还有组织行为的链接,我要把现实的组织映射到虚拟当中去,甚至在虚拟当中来创造新的组织,这样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大量的产生这样的内容跟组织,所以也要靠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具体到我们自己在做的数字人,比如说人脸,一张图片上去,就可以生成非常逼真的数字人脸。比如说非常复杂的花样溜冰,高度旋转的这种动作,直接用视频就能够产生他的立体的形态。对于元宇宙,人工智能还是挺兴奋的。”

施澄秋也赞同人工智能在元宇宙中间其实非常重要,元宇宙中间不是只有人,他有物件,有其他生物,都需要人工智能去推动。元宇宙可能是地球的数字孪生,在这样的基础上,里面可能有NPC,NPC一定会用人工智能去推动。在这样的基础上,CPU也好,GPU也好,如何去模拟元宇宙中间的物体符合自然物理的定律,这是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他要真,比如说光线追踪,实时渲染,要更符合人眼看到的真实场景,否则就不是元宇宙了。软件、硬件、算法、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缺一不可,才能完成对元宇宙的推动。

潘攀认为元宇宙由四个部分组成——人,行业,环境,经济。现在四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技术公司在发力,主要解决的是三大问题,第一个是传播的融合性,第二个就是交互的便捷性。第三块是数字数据的安全性,基本上所有的技术都是围绕这三块的解决方案去做,只要这三块能力解决了,整个元宇宙的意识形态就会完成,也会延伸出更多的相关的行业。

随着元宇宙的深度发展,人们将消费、教育、会议、工作等更多的产业和行为转移到虚拟世界当中。对于这一趋势产业中的各界人士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有人认为这不代表人类的未来,而代表着人类的末路,甚至会阻碍科技的进步。

杨院长认为元宇宙这技术非常好,他是非常符合人性的。马斯洛理论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比较实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都属于精神层面。人类的文明的发展,肯定是从实到虚,层层递进,但精神层面是无限的。技术一定往上走,满足更高层次更高阶的需求,这是必然的,元宇宙要更多地去满足这种社交共情还有创造的需求。他表示,“至于我们会不会走入完全虚拟化的社会,这也不必特别担心。当然有一个节点可能会到来,比如我们一天24小时,有一半时间在虚拟空间当中,社会到底是更美好或者更不美好,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特别是初期,肯定从工作、社交这方面可能会更多一点。元宇宙应该是映射的现实,至少还跟现实有关系的一个世界,人的需求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我还是觉得他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类的梦想,能够更好的自我实现。”

潘攀表示,元宇宙其实是精神和物质的层面的双向的提升,他并不仅仅是在虚拟世界,社交、实体经济的融入,都会在元宇宙的体系下面,元宇宙开创了很多的社会价值。目前,包括元宇宙的开发工程师以及周围的运营维护,未来会在元宇宙体系里面会开发出更多的工种,让大家在这一状态下面去工作生活。点真科技在2021年9月调研了500位Z时代的人,超过90%的Z时代的人群表示在线上的交互之后,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帮助他们在线下做互动社交,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在虚拟环境上面完全去做体验。虚拟世界是很好的精神层面的状态留存,但是实体上大家是有物理需求的,所以在方面不太可能会产生高科技低生活的状态。她希望未来能够看到在元宇宙的精神层面上面能够有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去体现。在IP方面,物理人格消失之后,他的精神可以永远在元宇宙上留存下来,也就是元宇宙的一个传承的问题,也是我们未来可以探讨的。

施澄秋从英伟达公司的角度上来看,元宇宙和真实世界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定是有一个甚至多个结合点,可以把他们有机融合在一起。他举例表示,在过去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聊天,后来改成语音聊天,后来改成视频聊天,以后可能是全息的AR方式的聊天社交,可能就进化到元宇宙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以前分布在全球各地不同分公司的办公人员,现在可以在线上用元宇宙的方式去分工协作,完成一个项目,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作的方式。元宇宙他是一个包容性的团体,当法律层面来去监管的时候,可能道德层面上也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做的事情,在元宇宙中间也不去做也不去说,对人性的探讨就达到一个更深层次。“当前在元宇宙没有建设好的情况下,谈高科技低生活,只是我们潜在的担忧,我们可以先让他野蛮生长,先让他达到我们的预期。后续问题出来我们再解决。”